首页 > 起名 > 宝宝起名 > 司马氏宗祠对联

司马氏宗祠对联

来源:生辰八字算命网   2022-12-23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那么崇宗祭祖之时所用到的对联你又知道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四言通用联:

职官启姓;河内阀阅:全联典指司马氏的郡望和源流。

河内世泽;太史家声:上联典指司马氏的望族居河内郡。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迁,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司马谈任太史令。

龙门良史;洛邑相公: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史家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人。早年游历各地,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又继任父亲司马谈的职务太史令,太初年间与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改革历法。后因对大将军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事有所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其中不少传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宋宝元年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宋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宋神宗时赐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极力反对。后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宋哲宗时任宰相,死后追封温国公。

圣门高弟;水镜先生: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司马牛,孔子弟子。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颍川阳翟人司马微,字德操,善于了解人,人称“水镜先生”。久居荆州,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

史称绝业;赋就凌云: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迁,作《史记》百三十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相如,工文词,作《子虚赋》、《上林赋》等赋,汉魏六朝人多仿之。

洛滨耆硕;德行大贤: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司马牛,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司马光,神宗时为御史中丞,以议王安石新法,不合去,居洛十五年。

题桥志奋;警枕功成: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司马相如誓志为官,从成都去京,于城北升仙桥桥住上写道:“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醒,乃起读书,著《资治能鉴》、《司马文正公集》。

五言通用联:

通鉴传名远;史记享誉高: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今山西夏县)。宋宝元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宋英宗时,进图龙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宋神宗初期,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赐名《资治通鉴》。为中国重要编者年史著作。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初任郎中,汉元封三年(公元108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又遍游名都大邑,探访古迹,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编撰史书。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事辩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愤著书,历十二年,于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通称为《史记》。全书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总括三千余年史事,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

七言通用联:

司空见惯浑闲事;马到成功壮声威: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司马复姓“司马”二字的嵌字联。

涑水渊源之华胄;龙门金石之奇英: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迁,生龙门,受腐刑后,著《史记》,藏之金匮石室。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司马光,居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著《资治通鉴》。

八言以上通用联:

奉使称荣,藉湔妇耻;恤贫却女,慨助妻奁:上联典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官。经临邛时,结识了卓王孙的寡女文君,与她一起回成都,因家徒四壁,又返临邛卖酒,卓王孙以为耻。相如工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武帝赏识,被召进京,又作《上林赋》,武帝任他为郎,曾奉使西南,后任孝文园令。卓王孙又引以为荣。“湔”(Jiān音煎),谓洗雪。下联典指北宋司马旦,字伯康,司马光之兄,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太中大夫。曾遇到一个因罪罢官的人,贫困而无法生存,司马旦每月从俸禄中分出一部分接济他。那人无以回报,愿把女儿嫁给他为妾,他惊而辞谢,拿出妻子的奁中物帮那人嫁女。

奇志题桥,果驾高车驷马;知人称镜,由识伏龙凤雏: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事典。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下联典指历史名人司马的徵事典。

生成八字算命网所有分析的资料,仅供网友参考,不负法律责任!

梅州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2021 粤ICP备18001315号 网站地图

热爱伟大祖国 维护民族团结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