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行思维规律 《黄帝内经》把“五行”范畴从中国古代哲学移植到中医领域,并且作为中医理论之网上的纽结,为中医理论带来了辩证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以五行为思维起点,以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人体的五脏为基本骨架的天人相应的理论结构。使中医理论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五脏为中心的,多因素、多层次相关地全面思考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观念。因此,“五行”范畴是中医学、中医理论的整体性、联系性思想的渊源。
《黄帝内经》从人体内部各要素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出发,推理得出自然万物之间是一个彼此作用的整体系统。它用五行的理论来反映所认识到的这种关系,将众多具体的事物按其不同的性质、状态、特征分为五类,纳入五行关系中。这样,复杂多样的事物间的联系,就有了理论上的表述。
《黄帝内经》不仅认为事物是“万物一体”,而且还用相生相克说明这种联系的内在制约关系。相生,即递相促进、发展;相克,即递相限制、约束。生与克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无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或发展;无克,则不能保持事物间正常的平衡关系。万物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够存在和发展,通过相生相克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使自然界以及人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五行中的某一行出现有余或不足的时候,其所生和所胜一行必须及时地资助或克制,五行内部的平衡状态才能继续维持。如果所生和所胜不能及时地去克制或资助,那么五行的协调关系就会被破坏,即“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素问·六微旨大论》)。
《黄帝内经》的辩证思维既看到了五行系统中平衡、稳定状态,又看到了事物非平衡、否定状态的存在。总之,五行思维方式使中医理论具有多样性、联系性的观念,任何问题都从五个要素出发,如:脏有五脏,神有五神,液有五液,咳有五脏咳等,并且五个要素间又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内在联系。
五行思维还蕴涵着生与克的对立统一思想,五行中任意一行,都与其他四行构成生克制化关系,为阴阳观念的引入及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结合奠定了基础,使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中透射着矛盾对立的辩证思维。五行思维还包含着运动观念,五行的“行”字在甲骨文、金鼎文中,都有行走、运行、畅通含义。五行间的生克制化,就是五行(宇宙中五大类事物)间的运动变化规律。
生成八字算命网所有分析的资料,仅供网友参考,不负法律责任!
梅州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2021 粤ICP备18001315号 网站地图
热爱伟大祖国 维护民族团结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