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 易经与建筑风水文化

易经与建筑风水文化

来源:生辰八字算命网   2011-06-23  

  易经是道家重要经典之一。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之一。那么易经与建筑风水有什么联系?象征着什么?其中包含什么指示?小编在网上收集到一些关于易经与建筑风水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与建筑风水文化

  易经与建筑风水文化是我国历史象征

  风水文化也是源于易经,人们自三千多年前就董得选择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居住及保护自身。到了晋代,风水这门科学更被人们所认识及重用。把人与周围环境看成是一有机的整体,这与建立在宇宙全息统一学说基础上的环境选择学不谋而合。

  易经它是通过象、数、理、占四大部分来论述整个宇宙的造化规律,讲求阴阳对立统一的易道变化规则,正合国外马克思《矛盾对立统一》论的哲学思想。更适应当代我国政府推行的“和谐政策”。纵观“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无不与易经相吻合。

  那么,建筑风水的思想产生的年代究竟有多远?建筑风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称“四灵”,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在宗周的丰京瓦当中, 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图案与北斗星、二十八宿紧密相联。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这种天人相应现象的论述:“众星列布,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我国传统建筑活动、无论是城市、农村、政府、公寓、寺观、陵园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都讲求风水知识,阴阳平衡、阴阳互补及五行生克制化,这与我国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原理一致。

  传统风水学有五大要素:地形、山势、水文、穴位和方向。如果环境中的五大素有一项或几项不符合标准,那么就可根据当时地理环境条件预测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易经与建筑风水术文化的元素

  风:自然空气流动

  水:现代风水学中水不仅包括自然之水,还指相对而言的“高者为山,低者为水”

  气:地气与空中肉眼看不见的些子之气。

  另外还有龙、砂、穴、水、坐向等等重要内容。

  在我国古代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懂得风水,很多大官贤达甚至精通风水,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的孕育时期;魏晋南北朝,风水学得到传播;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近代历史中,风水学在旧中国十分盛行,在解放后与文革时期,我国的风水学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与破坏,但在民间实践中,仍有潜在的高人与风水学运用的市场。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学的发展,国际上对风水学的重视,风水学这门古老的科学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先贤云:卜筮不精,条于一事;医药不精,害于一人;地理不精,倾家灭族。可见风水术在人们心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所以,风水术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观,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同时也是调整和改造命运的最高玄学。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天体运行方位学等的一门综合类科学。

  易经与建筑风水文化浅析

  第一, 阐释阳宅风水奥秘

  阳宅品质可通过外六事和内六事来鉴定

  外局:菜刀煞、壁角煞、壁刀煞、磁波煞、反弓煞、五黄关煞

  内局:夭寿梯、一屋两门、开五黄门、拱门招阴、穿堂煞

  第二, 风水今天扮演的角色

  风水是今人慎选居住空间的重要指引

  外局:断头煞、挫折煞、出墙花、招阴、水劫

  内局:侧泄屋、兄弟煞、钻头煞、抬棺煞、房中房

  第三, 风水是门日新月异的学问

  风水是结合与顺应大自然的一项知识

  外局:车洞煞、穿地煞、药罐煞、催火煞、是非墙内局:炉灶无靠山、卧房开场、门气犯冲、冷气逼床

  第四, 风水就是要环境与居住者磁场契合

  藉由阳宅风水学审视居住环境的好坏

  外局:卷帘水、溜财梯、穿心煞、风煞屋、囚煞

  内局:门冲书桌、梁压书桌、冷气逼桌、神龛摆放

  第五, 风水学的真谛

  因地制宜,实现人与自然的河蟹共生

  外局:地陷屋、近阴、崎岖地、缺干屋、缺灵屋、缺丁屋

  内局:漏水屋、办公室室内布局

  第六, 风水无法决定一切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祖德、五读书

  外局:赘煞、踩空屋、游魂屋

  内局:正财位、催财位、文昌位、桃花位、驿马位 

生成八字算命网所有分析的资料,仅供网友参考,不负法律责任!

梅州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2021 粤ICP备18001315号 网站地图

热爱伟大祖国 维护民族团结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