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算命 > 算命知识 > 漫谈易经与中医的关系

漫谈易经与中医的关系

来源:生辰八字算命网   2021-06-28  

  现代人都很关系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在调养方面更是会优先考虑中医。下面就来看看易经与中医之间有什么联系,快来看看吧!

漫谈易经与中医的关系

漫谈易经与中医的关系

  《易经》与中医医理
  究竟《易经》的道理与中国医理有多大关系?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问题,要说起来,
医理与易学是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诸位一定会说,既无什么太大的关系,还研究什么呢?这就要说到道家了。
  在秦汉以前,春秋战国时代,道家有所谓“方士”之流,他们讲求修道炼丹。这些
丹道派思想的发展,是由《易经》的原理演绎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是与《易
经》配合的。
  到了汉代以后,中医的哲学思想,也经过演变,外加道家的影响,而使得医理以《易经》的道理来诠释了。也就是说,透过间接的关系,中国医理哲学思想,却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了。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玄妙,这正是智慧之学,但也在学习研究及了解方面,增加了许多的困难。
  中国五千年的医学历史,许多学派发展下来愈来愈为神奇,似乎是走入纯哲学的范围,但其实际应用的价值,却很令人怀疑。所以,我们可以说,易学与医理之间,只是形而上的哲理的关系,至于形而下的法则方面的运用,却是大有问题的。

  易经八卦在医学所代表的现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经将全部宇宙的现象画下来了。这宇宙间的八种现象,就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请问,除了这八种现象构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还会有什么东西呢?八卦的归纳真是太伟大了。
  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上说:
  “天地定位”,从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风相薄”,大气摩擦发为雷电,雷电的震荡成为气流。
  “山泽通气”,这个道理与针灸的应用,是完全相同的,此点留在后面再说。
  “水火不相射”,火多则水干,水多则火熄,极难达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体部位如下,这是丹道派的观念:
  干—头部 1
  坤—腹部 8
  离—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兑—口部 2
  八卦“数”的问题
  我们看到(图三)八卦上的数字,真觉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转,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转。
  这是《易经》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们再看这些数字,对面相加皆成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虽然没有九,但九实在存在于其中,称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积分,据说深受易理的启示而发明的。但是《易经》“数”的观念,却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数,那就是“一”,这是《易经》的数理观念,这个所谓数理,也并不一定是今天数学上的意义,大家不可混为一谈。这个“一”,如果加一则等于二,再加一则等于三,最高为九,再加一则又回到了一。这个思想方法是归纳的逻辑,与西方分析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些数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为最高数,九代表至阳,阳能至九之数为顶点。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六在中间,代表至阴。
  先天八卦方位、气候与医疗
  兑为泽,它在八卦上的方位为东南,可以说东南多水,以现在来说,台湾正处于先天八卦兑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为西南,巽为风,那么西南是多风的区域。云南下关的风最大,卡车经过的时候,可以关了油门,任风吹驰而行,其风大可想而知。有人说:此之所谓巽为风也。
  各地因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有异,造成医疗方面的偏差。比如说,北方多温病,因此《伤寒论》只能适用于南方了;台湾是海洋亚热带的气候,用药的方法与大陆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将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气候的因素,那是绝对不正确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桩事,一个朋友害了一身黄肿的病,由另一个中医朋友治疗,在他所开的药方中,使用了麻黄六钱,当时我大吃一惊,因为在大陆上用麻黄非常慎重,绝对不敢用这样多的。这个病友吃了一两剂药未见效,这位中医朋友又增加麻黄为一两。那时我实在忍不住要问他了,他解释说,台湾药品质欠佳,成分有问题,再加上气候的因素,一两等于大陆上的两钱而已,岂知照他的处方服用后不久,病就好了,由此证明,中医最重视的是气候。

  易经中医医理
《易经》比《黄帝内经》成书早,其丰富的哲理及自然科学的原理渗透入《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吮吸了《易经》的精髓,并进行了卓越的发展,它把阴阳哲理灵活地应用于解释医学,是对阴阳特殊性的发展,也是《黄帝内经》对《易经》阴阳哲理的最杰出的应用,《黄帝内经》名言:“生之本,本于阴阳”就是最好的证明。
  《易经》的阴阳哲理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黄帝内经》把阴阳哲理延伸应用为中医学的核心。《黄帝内经》把阴阳和人体医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这样,把阴阳由原来的哲学概念升华为医学理论,并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使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第二,《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基础,把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作为辩证论治的基础,即以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从而作为判断疾病发展变化的纲领。
  第三,《黄帝内经》以阴阳平衡作为健康的标志,将阴阳失衡即阴阳平衡被不同程度地破坏作为疾病的概念,把纠正阴阳平衡作为治疗的手段,恢复阴阳平衡则作为治疗的的目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又曰“治病必求于本”,清代医家张志聪解释说:“本者,本乎阴阳”,足见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易经》平衡观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易经》平衡观对中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黄帝内经》高度强调阴阳平衡是维持生命的基础。
  杨力提示
  《黄帝内经》在生命功能方面发展了《易经》的平衡观,它高度强调阴阳秘,精神乃治”;在病理方面,则强调“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黄帝内经》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脏腑阴阳的平衡被破坏密切相关。在诊断方面以审查阴阳的变化为主要诊查原则,如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在治疗方面,以恢复阴阳平衡为宗旨,如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养生防病方面,以顺应内外阴阳的消长平衡为养生原则。总之,《黄帝内经》强调人体内部的阴阳必须保持平衡。
  第二,《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受《易经》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的影响,《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人体的内在平衡,还尤其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黄帝内经》认为:大自然具有充分的自衡能力,如生态的稳定自调,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体的自衡、自稳能力也是惊人的,包括生理上的自我平衡及心理上的自我平衡。这种自我平衡是通地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脏气之间的生、克、乘、侮以及经络之间的气血多少来实现的。
  第三,《黄帝内经》运气七篇总结了人与自然阴阳气化的平衡规律。《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通过胜、复、郁、发气化规律总结了自然界的自我平衡机制,并以天道、气化、物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了人与自然相应的平衡机制。“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表明宇宙气化之间是互相平衡的,太过的要被另一种气制约,不及的同样要受到另一种气的相助,从而使自然界的气化保持相对平衡。
  总之,《易经》的阴阳平衡观渗入了《黄帝内经》,对人体的阴阳平衡及与大自然的平衡作了理性阐述。
阴阳消长理论在传统养生学中的应用
  我在前面已讲到十二消息卦的精华在于是通过阴爻和阳爻的增减来反映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这个规律在养生气功中被《周易参同契》作了重大应用。《周易参同契》把十二消息卦应用于丹道修炼。
参,即三,指《易经》、黄老及炉火。契,即契合。参同契,即《易经》将天地比做一个大宇宙,把人比做一个小宇宙,并把人体比做一个炼丹熔炉。参同契的核心,是通过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长规律,提出了火候说,从而使《周易参同契》成为中国第一部炼内丹专着。《周易参同契》所创“内丹”理论成为道家内丹的圭臬,也成为中华养生的瑰宝。
《易经》整体观对中医阴阳平衡的影响
  《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易经》的整体观对中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易经》主张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社会相应的整体观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易经》的整体思想渗入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强调人-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维医学,三维观的实质就是整体观。《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而且非常重视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关系,如曰:“人与天地相应也。”又如《黄帝内经》阐述生命时,突出“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表明《黄帝内经》非常重视人这个小宇宙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的密切关系。这个密切关系就是维护人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第二,中医藏象学说源于《易经》,并对天象、物象和人象的关系进行了重大发展。《黄帝内经》的藏象学说把天象、地象和人象作了三合一,并将阴阳五行贯穿其中,是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的升华。中医藏象的内涵,就是将人这个整体以五脏为中心,联系六腑及体表五官七窍,归类为五个系统,并与天地宇宙大整体密切相关。《黄帝内经》:“心者,生之本也,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表明了心与神、面、血脉相关并通于夏天,并成为一个藏象整体。藏象整体成为中医主要基础理论,并用以概括人的生理病理。
  第三,中医运气理论把《易经》强调的人与天、地相应作了重大发展。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对《易经》天人合一观的杰出发挥。运气学说的核心是通过运气气化揭示宇宙气化与人体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天道-气化-物候(包括病候)”的关系。运气气化是连接天道(宇宙运动)与物候(包括生物体,尤其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枢纽。运气理论的要旨就是通过气化理论把握天道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修对天道的应答规律,从而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测。
  提示
  《易经》阴阳观奠定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没有《易经》阴阳理论,就没有中医学。《易经》的变易观奠定了中医的辩证论治。《易经》的整体观奠定了中医的指导思想。
  总之,中国是系统整体思维之乡,在整体思维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易经》是我国系统思维的结晶,集中了我国系统思维的精华,是不能丢掉的。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因为有人攻击《易经》的“天人合一”就有顾虑,恰恰相反,“天人合一”就是《易经》整体思维的基础,这是不能丢。中医的藏象论治也在于发挥了整体互动优势。

  推荐阅读:
解析易经的性质
易经中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学说

生成八字算命网所有分析的资料,仅供网友参考,不负法律责任!

梅州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2021 粤ICP备18001315号 网站地图

热爱伟大祖国 维护民族团结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