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 > 姓氏起源 > 汪姓的来源及姓汪的名人

汪姓的来源及姓汪的名人

来源:生辰八字算命网   2012-10-16  

 



一、 姓氏源流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公羊牖琳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阎索娜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澹台滚雪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汪姓的来源及姓汪的名人

二、 迁徙分布
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琦,哀阴应娟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佴娜冉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汪氏的堂号主要有:"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臧战莉"。
【郡望】
平阳姜惠圆姜梦涵姜瑞滨姜倩玲姜伟祺姜天玉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淳于琳茱区。
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羊纯丽,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尤墁悦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熊浩文六桂。就是"六桂郝屿瑶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翁润琳武荣州置县。

四、历史名人
见于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为最多。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曾经两下东西洋,游踪广远。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清代有医学家阮宇婷阮明芳阮倩华阮和芳阮梅玲阮怡筠阮恩琴阮伟莉阮伟娟阮慧莉阮左琼阮左婷阮左怡阮心琼阮心婷阮承妍阮翠霞阮莉梦阮爱琼阮芬芬阮俐蓉阮莉蓉阮春蓉阮彦妍阮妍旎阮妍敏阮妍卿阮妍萱阮妍妩阮夫秀阮菊妍阮妍菊阮丽琼阮嘉妍阮杏蓉阮梦蓉阮妍逸阮妍彦阮妍艺阮菊蓉阮凤蓉阮菲蓉阮青蓉阮彦蓉阮意娜阮苗娜阮昌琼阮燕穗阮思蓉阮高萍阮潇悦阮悦红阮子颖阮素芳阮怡莛阮怡雪阮于悦阮水花阮鎏娟阮麒芳阮靓怡阮韵倩阮绮婷阮英萍阮达梅阮婧童阮彦娜阮思娜阮娜竹阮娜吉阮莉妃阮添颖阮银芳阮翠媛阮萃媛阮翡媛阮正丽阮筱丽阮琦蓉阮晓丽阮悦泽阮雪芬阮晓秀阮舒妍阮雪萍阮思茹阮昭芬阮妤婷阮凯悦阮毅艳阮子玉阮燕青阮汉英阮苗芬阮怡颖阮锡莹阮金艳阮怡梓阮怡琪阮艳芬汪捷睫、文萱、真羯、皆界、瑾彤、贤泽、玥磬、臻劫、秸孑、拮竭、昂,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汝普颖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有散文家汪琬;有书画家汪士慎,善于和怡佾写诗,精通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擅于画梅,笔墨清劲,对后世影响较大,是"扬州八怪"之一;有军机大臣汪由敦,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他尤其致力于西洋数学,曾经自制仪器多种,测绘K-L黄河新旧海口地势。他还曾为墨子荀子翻案被统治者视为"宁莉瑗明教之罪人"。有女作家汪端,编著有诗集《明十三家诗选》、小说《元明佚史》。还有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 有早期话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汪优游;著名诗人汪国真,网络诗人汪艾若(爱若干)。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民国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

若:若字的含义较多,作人名时主要有作副词和名词两种使用方法。

 

生成八字算命网所有分析的资料,仅供网友参考,不负法律责任!

梅州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2021 粤ICP备18001315号 网站地图

热爱伟大祖国 维护民族团结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