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算命 > 八字算命 > 八字真鉴 四

八字真鉴 四

来源:生辰八字算命网   2015-08-03  

八字真鉴 四


第三章 地支与地支的作用关系

第一节 地支与地支性质

1、什么叫地支

在《易经》中乾为上为天,坤为下为地,在形成天干的同时,古人下俯地理,根据大地的结构和状态,时间、空间的并存性,创造了地支,以对应大地的五行、现象和时序。地支不同与天干的是地支主静,时序与空间的区分只有在地支上表现出来,天干主动永不静止不能体现空间、时间的对立性。

地支共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阴支:丑、卯、巳、未、酉、亥。这种分法是延续千百年来的阴阳分法,我们不同于前人的是从阴阳二气的对立分开,寅卯辰巳午未为阳,申酉戌亥子丑为阴。寅卯辰为少阳之气,巳午未为老阳之气,申酉戌为少阴金气,亥子丑为老阴水气。在八字中首先阴阳对立,然后再四象对立,这是选择用神,确定格局的重要法宝。

2、十二地支四时方位与五行

寅卯辰为东方少阳木值春令,巳午未为南方老阳火值夏令,申酉戌为西方少阴金值秋令,亥子丑为北方老阴水值冬令。其中辰、戌、丑、未四季土值四隅为五行之间的过度平衡气。

3、十二地支配生肖

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4、十二地支与月令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十二地支表示地球公转的四时变化,这就是干支的不同处,春夏秋冬四时往复循环,不会因为任何一年而改变,时序只有从地支上来体现,天干永远不能表示四时的存在,只能配合地支来表示天体对同样节令的不同影响。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都是正月,由于天干的配合不同,这五个春天的气候就不相同,地支寅则不动,五天干流动,寅上有甲,必是天地同气之时,寅上有丙,此春必是上有暖流影响,寅上有戊,必是气候适意。寅上有庚,此春必是上有冷风来侵,寅上有壬,此春必遇寒流影响。

5、十二地支与时辰

子时为23一1点、丑时为1一3、寅时为3一5、卯时为5一7、辰时为7一9、巳时为9一11、午时为11一13、未时为13一15、申时为15一17、酉时为17一19、戌时为19一21、亥时为21一23。

6、十二地支与人体

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十二地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子为膀胱。

7、地支藏干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从,午宫丁火并己土,未宫乙己丁同宗。

申宫庚金壬水戊,酉宫辛金独相逢,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地支的藏干相当重要,在决定格局高低,与吉凶信息时很重要,地支的藏干为用神,受克制时可以根据它的藏干十神进行信息类象。

8、人元司令分野与节气

寅月: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甲木十六日 立春、雨水。

卯月:惊蛰后甲木十日,乙木二十日。 惊蛰、春分。

辰月:清明后乙木九日,癸水三日,戊土十八日清明、谷雨。

巳月:立夏后戊土五日,庚金九日,丙火十六日立夏、小满。

午月:芒种后丙火十日,己土九日,丁火十一日 芒种、夏至。

未月:小暑后丁火九日,乙木三日,己土十八日小暑、大署。

申月:立秋后戊土十日,壬水三日,庚金十七日立秋、处暑。

酉月:白露后庚金十日,辛金二十日。 白露、秋分。

戌月:寒露后辛金九日,丁火三日,戊土十八日寒露、霜降

亥月:立冬后戊土七日,甲木五日,壬水十八日立冬、小雪。

子月:大雪后壬水十日,癸水二十日。 大雪、冬至

丑月:小寒后癸水九日,辛金三日,己土十八日小寒、大寒。

人元司令分野与节气配合相当重要,是根据周天360度为一个太极,将五行按量比进行分配在一年之中。很多书上没有讲明它的用法,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是节气进退确定天干旺衰最权威的依据。我们知道预测的主题是阴阳平衡,阴阳二气就是从月令与时辰的进退而来,气的进退深浅是我们预测的主要依据。就辰戌丑未月而言,辰月谷雨前木有余气,谷雨后木气以竭火气以生。未月大暑前火气旺,大暑后火气退金气生。戌月霜降前金有余气,霜降后金退气水进气。丑月大寒前水有余气,大寒后水退气,木进气。这些在确定旺衰时很重要。在下面的四墓月详细讲解。

第二节 地支的作用关系

十二地支的作用关系可以说是预测的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地支之间只论刑、冲、合、害,这种说法不完全,应该说刑、冲、合、害的吉凶明显。但是地支之间的关系又是由天干决定。当地支在天干同性循环之间作用时,作用力小,异性之间作用时作用力大。

地支的阴阳属性:

对于地支的的作用关系不是完全由地支决定,而是由阴阳循环的系统来决定。太极分两仪,阴阳都具有自己的五行,生的关系只有在同性循环系统内产生,克的关系只有在异性循环内存在。地支配天干阴阳属性划分:

阳性:甲寅 乙卯 丙寅 丁卯 甲午 乙未 丙辰 丁巳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庚午 辛未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壬寅 癸卯

阴性:甲子 乙丑 乙亥 丙子 甲戌 丁丑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丙申 丁酉 壬申 癸酉 庚子 辛丑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丑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亥

中性:己巳 戊寅 戊申 戊辰 己丑 戊戌 己未 己卯 戊子 己亥 己酉 戊午

1、十二地支生克

相生:寅、卯木生巳午火,巳、午火生辰、戌、丑、未土,辰、戌、丑、未土生申酉金,申、酉金生亥子水,亥、子水生寅卯木。这个相生的顺序已经沿用了千年,似乎没有人去怀疑它的相生关系。如前所说,这里的“生”实际是“进”的文字表述,前者进,后者就会加力。在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下,木火都在阳太极之中,可以论加力,但是在与天干重复组合后,它们的阴阳属性已经发生改变,再用单纯的生克关系,就不能完全表达它们的作用关系。阴阳对立是任何预测体系的基础,有木一定生火吗?有金一定生水吗?水木能直接论生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正如鸡蛋孵小鸡一样,是有条件的。在预测中干支的组合性质相当重要。就甲寅的寅木举例,在遇到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五组组合的子水时,它们能都以相生论吗?子卯相刑在什么时候成立?这就是我们在通常预测中遇到的难题。同样在甲寅大运,都是在子水流年发生不同的吉凶效果,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地支子水的阴阳性质。八字中午火为用神,到寅卯木的流年应该应吉,反而应凶,为什么?还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寅卯木的阴阳属性。阳木可以生火,阴木不能生火。火的力量转旺时,不管阴木、阳木都生火。戌、未、丑、辰生金,有人说丑、辰土可以生金,可是为什么又有寒土不生金的论点?未、戌土脆金,可是为什么又有润土生金的论点?这些论点在什么情况下成立,怎么应用?易理称为“变易”,就是说任何变化都是有条件的,五行之土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生五行之金。

相克:寅、卯木克辰、戌、丑、未土,辰、戌、丑、未土克亥、子水,亥、子水克巳、午火,巳、午火克申、酉金,申、酉金克寅、卯木。地支之间的相生需要一定的条件,相克也是需要条件的。地支的相克与天干有些相同,任何的五行之间都存在相克的关系。申酉金可以克制寅卯木,寅卯木可以抑制申酉金,这些从地支的相冲与力量之间体现出来。地支之间相克不管异性、同性都可以相克,只是量比不同。

枭 伤 日 食

例:甲 己 丙 戊

寅 巳 辰 子

分析:丙辰日元生于己巳月,虽然比劫当令,火不透,土旺。取甲寅制土为用,子水弱也为用神。

辛未运,土旺,戊寅、己卯年,食伤配印,财运很好。进入壬申运,财星出现弱日元喜财,壬午年,火旺克申金,财星被制,父亲去世。

印 财 日 比

坤:戊 乙 辛 辛

申 卯 丑 卯

分析:辛丑日元生于乙卯月辛卯时,财旺身弱。取比劫帮身丑土生身为用。丑土临夫宫弱又受制,表示丈夫信息不好。丑中辛金为用,丈夫能干感情好,这些与双卯克丑的情况不能同论。

壬子运,子丑合水旺,此时命局与大运变成水旺、木旺、金弱。辛巳年,巳火本可以作为调候用神,无奈巳火气势太小反而受克,丈夫突发病死亡。

以上两例应该发现五行的力量与性质相当重要,如果出现的五行性质不专力量又小,就会遭到旺五行的制约,也就是反克。
 

《八字真鉴》目录


1.八字真鉴 一

2.八字真鉴 二

3.八字真鉴 三

4.八字真鉴 四

5.八字真鉴 五

6.八字真鉴 六

7.八字真鉴 七

8.八字真鉴 八

9.八字真鉴 九

10.八字真鉴 十

11.八字真鉴 十一

12.八字真鉴 十二

13.八字真鉴 十三

14.八字真鉴 十四

15.八字真鉴 十五

16.八字真鉴 十六

17.八字真鉴 十七

18.八字真鉴 十八

19.八字真鉴 十九

20.八字真鉴 二十

21.八字真鉴 二十一

22.八字真鉴 二十二

23.八字真鉴 二十三

24.八字真鉴 二十四

25.八字真鉴 二十五

26.八字真鉴 二十六

27.八字真鉴 二十七

28.八字真鉴 二十八

29.八字真鉴 二十九
 

30.八字真鉴 三十

31.八字真鉴 三十一

32.八字真鉴 三十二

33.八字真鉴 三十三

34.八字真鉴 三十四

35.八字真鉴 三十五

36.八字真鉴 三十六
 

37.八字真鉴 三十七

38.八字真鉴 三十八

39.八字真鉴 三十九

生成八字算命网所有分析的资料,仅供网友参考,不负法律责任!

梅州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2021 粤ICP备18001315号 网站地图

热爱伟大祖国 维护民族团结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